名稱:和闐白玉 自在觀音
材質:天然和闐玉
尺寸: 長26公分 高17公分 厚9公分 (取最大值)
裸石重量: 3095公克
總量:3754公克(含座台)
佛教自漢代東傳入中原,經千年發展演變,已成中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哲學思想,而隨之發展的佛教美術,在中國則掀起波瀾壯闊的浪濤,是中國美術史上璀璨的明珠。後秦時期,鳩摩羅什將法華經譯成中文後,觀世音菩薩之信仰便開始大範圍流行中國,唐朝時期普門品的流傳已經非常普遍。當時唐人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諱,故只稱觀音,後世遂沿用至今。
自在觀音之造像風格源自中唐時期畫家周昉所創,衣裳勁簡,彩色柔麗,菩薩端嚴,妙創水月觀音之體。從敦煌和山西中晚唐的佛造像中可以明顯看到這種典型。宋代經濟繁榮,佛教更深入民間,從藝術中反映當時社會的審美喜好,遼、宋、金時期的佛造像已有別於隨朝的拙樸厚重和唐代的婀娜多姿,呈現的是端莊典雅和閒然自適的虔靜之感。
自在坐姿早期出現於印度阿薑塔石窟的龍王像,後相傳唐代周昉創作自在坐姿的水月觀音,宋代以後成為菩薩像的流行形式。宋代觀音形式,在造像技法上,匠師們能夠運用最熟練的表現手法,來表現凸凹轉折的衣紋,圓潤細緻,流暢逼真。在藝術造型上,佛像基本上承襲了唐末造像的風格,造像容貌豐滿,衣飾飄帶流暢自然,姿容凝重秀美,體態豐腴,比例勻稱。但宋代菩薩造像淡化了神聖性和理想性,就是造像減低了宗教的氣氛,更善於表達親切的人性審美雅趣。雕塑工匠們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,把宗教中的神,完全變成了現實生活中活脫脫的人,把神進行了世俗化。
這尊具宋代風格之自在觀音,又名觀音菩薩或觀自在菩薩。她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規,右腿曲蹲,左腳輕踏荷葉,重心落在左胯,右手微抬微翹,左手為支撐點,無拘無束,自由自在。其姿態出色地突現了觀音流暢的線條和優美的身段。觀音面像飽滿,低頭凝神深思,法相莊嚴,神態靜穆安詳傳神,肌圓骨滑,衣褶圓婉流暢,手指雕刻細膩、精湛,雕工細膩流暢,刀法細緻幹練,端莊中透著溫柔,文靜中含著嫵媚,從形象到神韻再到意境都被表達得細膩而準確。目前要找到如此大塊一體成型,且雕工上乘的白玉已經是非常難得,更何況其玉質溫潤,是1983年在台灣古董店購得,材質是新疆和闐白玉,非20世紀90年代之青海玉,更不是目前市場上充斥之廉價之阿富汗白玉觀音,圖片及影片用iPhone手機拍攝,不經過任何軟體美化,貼近實物,保證是天然和闐玉原礦製成,獨一無二,未優化處理,附中國寶石顧問公司鑑定證書,假一賠十,買家可以放心!
本件天然和闐白玉自在觀音是難得展現的作品,值得擁有!目前珍藏在台北「山奇藝術」館中,歡迎參觀、交流!
台北「山奇藝術」地圖:
https://maps.app.goo.gl/PFUiEVCfN8istb6MA
台北「山奇藝術」負責人 TEL:0921114007 徐先生
Line: 0921114007
請點擊下方YouTube的影片連結,有詳細介紹
http://youtu.be/jIRQQSg64RU?si=CtCRChR5H1lk_dgD
留言列表